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大家都听说过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里召开了无数重要的会议,党和国家需要解决重要决策时都在这里做出,因此人民大会堂不仅是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还是共和国成长的见证者。

  当人们走进人民大会堂时,首先看到的就是无数俊男靓女,这些都是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他们来自全国各地,都是服务行业的佼佼者。

  然而鲜有人知的是,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里没有一个是北京本地人,过去几十年间,也从来没有招收过北京的服务员。

  2022年10月16日,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召开,这是中国步入全面小康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重要会议,当时人民大会堂内坐了2340名人大代表。

  作为全国最大的政治会堂,人民大会堂有能够容纳近万人的会议厅和容纳万人同时就餐的宴会厅,以及人大常委会的办公楼,占地面积极广。

  如果只看数据,人们往往会认为这是一栋近些年才建造的建筑,但实际上,这座宏伟的建筑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建成。

  当时中国经济远没有现在发达,基建水平更无法与当今的“基建狂魔”相比。但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必须要有一个可以给国家领导人宴请各国来宾的地方,这关系着新中国的排面,因此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的工人叔叔硬是在基础建设条件不发达的情况下建造出了这一建筑。

  当时接到这一紧急任务后,北京市委立即向全国各地的建筑师发送了加急文件,要求他们火速前往北京。命令即军令,张开济、梁思成等建筑名家们在国家的号召下,立即开始了人民大会堂的图纸设计工作。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礼堂,从选址到占地,从风格到内饰都需要打造出属于新中国的独一无二,因此参与设计人民大会堂的建筑师们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参考。

  周总理对此事也颇为关心,他曾嘱咐过工程师们:“作为中国建筑的象征之一,人民大会堂必须要符合民族的特征,楼层不可高,以显示谦逊的气质;内室要广,以显示博大的胸怀;座位不得分主次,以彰显我国平等与民主……”

  虽然周总理对于建筑设计上不是专家,但他从建成后的实用层面上给出了很多重要的意见。之后,看到工人们工期紧、工作压力大,周总理又提出了一年完成主体工程,五年进行维修改造的“两步走”计划,给大家减缓压力,以让大家可以更好的完成这项重要任务。

  除了周总理和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外,许多参与工程建设的工人都提出了许多自己的意见,凭借着他们多年的建筑经验给出了许多实用经济的建议。

  后来的讨论会上,许多参与会议的代表都提出了礼堂内部柱子太多的问题,要求进行修改。原因是大礼堂内部穹顶过高,看起来虽宏大但总得利用空间有限,因此柱子太多影响观感。

  之后,有人提出新增几个具有100个座位的小礼堂,并在大礼堂两侧增添8个会议室的方案,代表们讨论过后,决定采用此方案。

  并且,为了让其内部足够宽敞,视线不会被遮挡,人民大会堂内部没有设立柱,只在人民大会堂门口设了十二根大理石立柱,用以支撑整个穹顶。

  最后就是大礼堂内部的装饰和细节上设计问题,这一部分相对于之前的部分较为困难。首先就是时间问题,在开始对大礼堂内部下手时,只有40天的施工时间;其次,大会堂中部需安装挑台、顶部需要安装顶灯、地面还装地板,工程难度不小,因此短短40天很难完成。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一位工人给出了建议:“或许我们可以上、中、下同时开工!”

  这一建议给众人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几千人同时作业场地根本无法施展开,不仅无法三个层次同时开工,还会互相耽误。

  最后,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工人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从顶部的灯孔里吊下绳子,拴上杉篙(一种长而直的杉木。多用于撑船、搭棚及一切临时的建筑),然后在每个竖直的杉篙上搭建几个横着的杉篙,搭成一个又一个悬空的工作台。

  当我们回顾当时的这种吊架时,发现它的奇妙之处是这样的,通过精确测算,它们顶棚上的521个灯孔和132个通风孔的位置。

  用一根根不落地的杉篙绑成30多米高的悬空满堂红脚手架,从钢梁上垂下,保证工作人员在顶部的施工的同时,地面上施工的人也不会受到支架的影响,就可以同时安装铺设,使得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里,上下工程互不干扰。

  悬空脚手架在大礼堂内形成了一个多达八层的立体建筑平台,施工人员从一千多名增加到六千多名,极大提高了施工速度,最后终于在40天的期限内,完成了大礼堂顶部和地面的装修任务。

  1959年9月人民大会堂正式宣布竣工,作为新中国十大建筑之首,毛主席亲自陪同工作人员来到施工现场参加最后的检查。

  视察之际,毛主席对人民大会堂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都给出了极大赞赏,特别是大礼堂内天花板向台口倾斜的“水天一色”设计,毛主席表现出了极大喜爱,而这实用且美观的想法正是出自于周总理的指导。

  自此,人民大会堂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召开会议和举办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成为了各社会团体举办集会的地点。因此,如此重要的场地党中央一开始是拒绝对外开放的,除了国家机关召开会议或是日常国家领导人的办公外,在其建成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对外开放。

  后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有领导人提出开放人民大会堂,让人民与党的联系更加密切,此提议得到了许多代表的赞同。

  1979年春节晚会上,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宣布,人民大会堂向社会各界开放。除了国家会议期间暂时关闭对外开放以外,其他时间段全国各族人民均可预约大会堂场地。

  这一消息传出,全国想要租借人民大会堂的团体以及想要参观大会堂的游客一片沸腾。之后,大会堂仅仅开放两年就已经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完全不需要下拨财政费用进行维护了,光是每年的租金就足以负担大会堂的维护费用。

  并且,除了团体以外,普通个人也可以进行租用,里面可以举办企业年会、商品发布会、品牌推荐会,甚至可以举办个人婚礼。那么作为我国最高规格的会议场所,普通人要怎样申请预约呢?

  首先要提前两个月提交申请,申请方式有网站申请和现场申请两种。联系工作人员确定档期,并提交相应押金和到会人员名单之后,便会进入审核程序,通过后会给每一位参会嘉宾发放邀请函,只有收到邀请函的人才能正常进入宴会厅。

  在价格方面,选择的大厅不同,对应的价格自然也不同。根据2021年发布的参考报价,北京厅10万,新闻发布厅价格为15万,金色大厅25万,小礼堂26万,宴会厅35万,万人大礼堂则需要比其他礼厅更加严格审核后才能通过,而申请租用的时间一般均为半天。

  人民大会堂建造之初,我国经济不发达,大会堂的建设成本的确是一笔很大支出,但时过境迁,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六十年前的中国。

  2021年,我国总GDP已达114.37万亿元,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已经达到惊人的268.5万亿元,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大会堂十几万或几十万的出租费用几乎不值一提,因此国家缺钱的流言简直是无稽之谈。

  首先人民大会堂是国家代表的会议厅,具有着代表国家权威的意义,如果免费对外开放,会使国家的权威受到一定的打击。

  其次,人们对于便宜或者免费的东西都有不爱护的心理,如若设立免费或者过便宜的租金,不仅会让国家颜面不堪,还会让人民大会堂受到一定的破坏。

  最后,中国有14亿人口,就算人民大会堂免费开放也接待不了全国人民。因此基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和国家体量,我国最终做出了收取租金的决定。

  既然建造工程那么复杂,租金那么贵重,那么人民大会堂为什么要舍近求远的聘请外省的服务人员呢?难道聘请外地人员不是更贵吗?

  据统计,从1979年后的25年里,人民大会堂接待了来自国内外的游客5040万人次,每年平均承办3000余次会议和活动。作为中国重要的政治和外交场所,这里除了万人大礼堂34个地方会议厅外,还有国家接待厅以及一次性容纳5000余人的宴会厅。可想而知,如此大的客流量,需要的服务员得是什么样的庞大数目。

  那么,人民大会堂到底有多少服务人员?答案是只有300人,并且每四年就会轮换一次,而这些人都是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接挑选上来的。

  来自各地的服务员一般都是各自的省厅服务高级员工,因为代表国家级的形象,这些人多是俊男靓女。身高方面,男服务员一般在1.75米到1.80米,女服务员一般在1.65米到1.70米。

  至于相貌端正,体重正常这是最基本要求,除了这些之外,思想素质则是第一位的,因此在录用之前,这些服务人员都要进行政审。

  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们来自全国各地,但偏偏没有一个北京人,而且这算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听到这里,不少人不禁疑惑,为什么这么多服务员,偏偏不收北京的“土著”呢?原来,国家主要是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国家机密方面的考虑。人民大会堂是全国重要的政治协商会议场所,若是招聘北京人,每到家庭聚会的时候都会难以避免的谈论起在人民大会堂里的工作,期间难免不经意透露出一些秘密,因此有泄密的风险。

  第二,从工作时间的特殊性考虑。由于人民大会堂的特殊性,和别的普通宴会厅不同,在春节或者国庆节的时候普通的宴会厅可能会给员工放假,但是人民大会堂却担负着举办春节晚会和宴请国内外宾客的职责,故每逢节假日人民大会堂不能放假。

  在家门口不能回家,这对本地服务员必然是一种煎熬,“煎熬”之下影响情绪,势必会影响工作,因此这便成了不招本地人的原因之一。

  第三,防止互相比较而引起不满。如果招聘北京人的话,逢年过节,只让北京人回家团聚,同他们一起工作的外地人对比起来难免会被影响到情绪。而人民大会堂的服务员要求很高,有情绪必然影响工作,因此也就干脆不用本地人了。

  第四,避嫌。在人民大会堂里当服务员是一项十分有面子的工作,若是让北京本地人参加,肯定会有走关系,走后门的情况出现,甚至有些人会不择手段的让自己的亲属进入。因此基于以上四个因素,人民大会堂自建成后一直不用本地人。

  人民大会堂经常召开会议,而不是宴会,会议既研讨会,大厅里可能有500至4000人不等,大厅里有5000多把椅子和1000张桌子组成的会议厅。

  每次活动前,每位服务人员都要按要求行动,服务标准非常高,“万无一失”便是一直以来的服务准则。

  几十年来,众多人民大会堂的服务人员为了这四个字,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精力,因此每一个走进大会堂的人都能体会到这里在管理上、训练上的细致入微。

  人民大会堂是国家权威的象征,里面的每一个人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他们不仅是为了自己工作,更是为了国家工作,所以任何地方都不能有差错。

  人民大会堂凝聚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心血,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也是人民心中的骄傲,那宏伟的建筑只要伫立在那里,就让人感到一种由衷的自豪。

  而能建造出这样一栋宏伟的建筑,离不开一个强大的国家。因此,为了让人民大会堂永远伫立下去,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建设我们的国家,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也让人民大会堂永远绽放光芒!

人民大会堂服务员四年换一次却没有北京人领导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大家都听说过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里召开了无数重要的...

人民大会堂服务员四年换一次却没有北京人领导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大家都听说过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里召开了无数重要的...

 咨询购买

开云官网

咨询热线

010-88552126

 在线咨询  在线预约
开云官网 TOP